朱彥宗執事 幸蒙天主祝福與引領,我領受執事職轉眼已超過半年,晉鐸的日子亦已臨近。感恩在這數月內,讓我在服 務兄弟姊妹中不斷累積經驗,繼續培育自己成為一個合乎天主心意的牧者。不少兄弟姊妹很好奇,要成為 一位神父,要在修院待多久時間?培育過程有甚麼要學習?趁此機會,我想在這裡繼續上次在第69期堂區 通訊的分享,跟大家談談在修院接受培育的點滴,使大家對聖召培育多一些認識。 主說: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隨我;我賜予他們永生,他們永遠不會喪亡;誰也 不能從我手中把他們奪去。」 (若10:27-28) 要成為神父,就要與善牧基督心神合一,成為「第二位基督」 ,口要宣講主的教導,生活行動要與職 務相稱。為此,修院培育方案可分為四個方面:人格(團體生活) 、靈修、學術(神哲學的訓練) 、牧 民實習。這四方面是針對司鐸的生活和職務而計劃的。要成為一位神父,一般需要大約八年的時間, 當然,這也取決於實際上每個人的情況,而有所延長。 回顧我在修院第一年,稱為「先修班」 。這一年的主要目標是適應修院的生活,打好靈修基礎,辨明聖召。 在進入修院時,我發現修院與外邊的生活方式很不一樣。每天按時間表度規律的團體生活,清早起床做默 想、參與彌撒;早餐後上課、做院務;晚餐前誦念晚課等。透過每日的團體生活,與兄弟的磨合,人格得 以表露無遺。修院的生活一方面可以加深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弱點及需改善的地方;另一方面學習謙遜 忍讓,與不同性格、處事方式的兄弟溝通合作。修院常強調團體生活的重要,不單往後需經營堂區團體, 也需要在司鐸兄弟的團體中彼此支援,體現共融團結。先修班的課堂由修院的神長負責,有探討聖召的, 也有教理、靈修的培育,以及一週的生活分享。此外,修院也安排一個上午到聖瑪利安老院做愛德服務, 透過做清潔、與長者一起祈禱、談天、服侍他們用膳,培養謙遜服務的精神。 在修院第一年先修班,有每週一次的教理課, 當時修院神師林銘神父為我們講解教理。 領執事職後的幾個月,我們三位執事兄弟 與陳志明神父共進晚餐,聆聽他分享司鐸 生活的經驗 。 3
「仁愛之家」實習。在那裡,仁愛傳教會 (Missionaries of Charity,加爾各答的聖德蘭創立 的修會)的修女服務窮人,提供臨時宿位,每天供應 午餐及晚餐給他們。那時,我有幸與修女與義工合 作,每天在廚房幫忙,也協助派飯,與宿友談話。我 留意到不是每個前來吃飯的人都懷著感恩,有些人嫌 棄沒有喜愛的飯餸,有些希望多拿幾個飯盒,有些剛 在路旁打針吸毒……但修女仍懷著愛心去接觸每一個 人,關心他們的需要,有耐性與他們談話。我也有幸 參與修女的午飯後的祈禱,有時朝拜聖體,有時拜苦 路,感受到她們的祈禱氛圍,很是觸動。修女的祈禱 很能幫助她們在最弱小的人身上看到主,當我們只顧 批評的時候,我們便錯失了服侍主的機會。這個暑假 為我特別深刻,讓我反思善牧基督以慈悲對待我們每 一個罪人,不是因為我有好的表現才愛我,而是當我 們還在犯罪的時候,主已經愛了我。 修院團體日往澳門朝聖 修院團體日,參觀慈悲食堂,拜訪有「廟街神父」 之稱的胡頌恆神父。 第二年開始讀哲學,為期兩年。哲學訓練人的思考, 探討人的存在、世界由來等問題,了解古今中外的哲 學思潮,為闡釋我們的信仰打好基礎,也幫助我們與 世界對話。哲學及往後神學的課程都在神哲學院上 課,與其他修會會士及教友一起學習,也要做功課和 溫習考試。考試模式為筆試或口試。記得初時參與口 試非常緊張,幸好大多教授都很仁慈,會事先給予考 題讓我們預備,又會發問提示我們,讓我們補充遺漏 的要點。這也訓練我們怎樣組織清晰而準確的口頭解 釋,將來好能即時回應不同的提問。在哲學階段,修 院安排修生到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實習。例如我曾參 與一個教友監獄福傳組織(俗稱「探監會」 ,每月與 ) 教友一起探訪喜靈洲戒毒所或監獄中的囚友;在哲學 第二年的暑假,我被派往位於上水的教區勞工牧民中 心實習,了解基層勞工的生活,在疫情期間派發物 資,援助開工不足、經濟出現困難的他們。 領執事職禮儀後,與修院 培育團及修生合照。 4
到的課題,例如舉行禮儀聖事、講道、回應疑問等,這些無不要求有扎實的神學基礎。這時修院安排我週 末、修院放假的時間到堂區實習,跟隨堂區神父學習,認識堂區的生活和運作。我來到葛達二聖堂之前,有 兩年時間在沙田聖本篤堂實習,包括神學第二年的「牧民年」 :在一週有兩天回學院上課,其餘時間留在堂 區。那時疫情反覆,當禁止公開舉行彌撒時,堂區安排了直播彌撒和送聖體的服務;神父也利用網上平台, 與不同善會相聚。我也與送聖體員作個別的探訪。雖然受疫情所限,但神父仍有不同方法關顧教友,讓我大 開眼界。在這段時間修院也安排我報讀臨床牧靈培訓課程(簡稱CPE) ,學習如何探訪病人,同時更認識及接 納自己。記得導師最後送我一句勉勵: 「成為自己的知音人」 ,提醒自己服務他人之餘,也要聆聽自己的內 心,陪伴自己,這樣才能好好照顧自己和關懷他人。 可能有人會好奇,修院的培育非常豐富,有沒有時間 讓修生回家與家人相聚?入修院不代表要「斷六親」 , 我們也格外珍惜與家人一起的時間。在先修班和哲學 班的階段,在週末完成實習(通常是半日時間)後, 則可以自由回家。由神學班開始,週末會被派到堂區 實習,一般到主日下午才回家。在聖誕節後、農曆新 年,以及暑期實習後,也有較長的假期,合共有三個 星期左右。其實現今通訊非常方便,大家都有手機, 進修院後也能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 去年9月,聖職收錄禮後於修院飯廳與修院 神長及修生合照。 今年在聖召主日,青年媒體「沸點」發佈了一條紀錄片《邁向明天的 善牧——聖神修院修生實錄》 ,訪問聖神修院的神長和修生,介紹修 院的生活和培育,內容相當精彩,大家可以掃瞄二維碼觀賞。 修院每月生日會,為該月生日的神長及兄弟慶 祝生日。 轉眼間在修院七年時間過去,光陰似箭,人也有所成 長,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歷了那麼多的培育,我回 想當初進修院的決定和回應天主召叫的初心沒有改變, 且更為清晰確定。畢業後來到堂區服務,我發覺仍有很 多書本上沒有,而需學習的地方,要向資歷豐富的神長 及兄弟姊妹請教。晉鐸的日子臨近了,不少教友問我會 否緊張。當我想到司鐸職的偉大與神聖,我自覺不堪 當,牧養羊群的責任也很重,但我想起主的話: 「你們 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 們必要找到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 的擔子是輕鬆的。」 (瑪11:29-30)司鐸職既是聖召, 是主揀選了我,而不是我揀選了主(參考若15:16) ,那 麼主必定會賜我恩寵,助佑我善盡職務,幫助我面對司 鐸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 晉鐸後我會留在葛達二聖堂服務,聖堂見! 5
Fleepit Digital © 2021